“拉闸限电”冲上热搜!“双控”如何深远影响A股?一文读懂

* 来源: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20-08-15 20:29:00 * 浏览: 122

“东北多地停电”刷屏!

据中新经纬的报道,9月26日,针对东北多地限电一事,辽宁、吉林均表示,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。

“限电”也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。9月27日,化工、钢铁、有色、采掘四大周期板块大跌,个股现跌停潮,神火股份、阳煤化工、五矿发展、神火股份、鄂尔多斯等多只周期股跌停。

目前“限电”波及哪些上市公司?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?对资本市场有哪些影响?

10多家上市公司集体提示“限电”风险

随着能耗双控持续升级,“限电”、“停产”等成为近期市场各方关注焦点,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回应并提示风险。

9月26日晚间,中农联合、ST华鼎相继公告,“全资子公司山东联合接到通知要求降低用电负荷,该限电政策导致山东联合部分生产线开车时间减少,预计将对公司产销量造成一定影响。 ”“因‘能源双控’的要求,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,公司部分厂区及子公司临时停产。”

9月27日早间,金岭矿业发布受限电影响情况的公告称,近日公司接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通知,通知要求公司降低用电负荷。该限电政策将导致公司选矿厂生产运行时间减少,预计对公司后续铁精粉产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
同日,罗普斯金公告表示,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影响,公司及子公司苏州铭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接到相关部门通知,要求9月份实施临时停产,目前公司已启动应急预案,经测算,预计本次临时停产对公司不会产生较大影响。

此外,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,已有14家上市公司回复了限电对公司产生的影响,分别为泸天化、神火股份、康达新材、中金岭南、伊之密、龙洲股份、中核钛白、云图控股、珈伟新能、高德红外、亚玛顿、中旗新村、中材科技、康平科技。

“限电”是怎么发生的?机构:主要是因为“双控”

所谓能耗“双控”,是指对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双控制。按照发改委8月17日公布的《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》,今年上半年,仅有北京、天津、山东等10省市双控目标整体进展较好,其余近20省均未达标。

中金公司指出,影响当前限电限产政策的主要逻辑有两条:

第一,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双控未能达标,近期为了完成3季度目标而集中限产,对短期生产带来冲击。

第二,一些省份因为电力供给不足,而不得不采取用电指标分解、错峰用电等政策。能耗双控目标对短期生产影响较大,主要集中在9月,可能拖累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至4-4.5%,部分能耗双控政策对生产的压制,会延续到年底。而煤炭供给不足导致的电力缺口,从7月以来便已经压制生产,年内或难以消除。

国海证券表示,在碳中和、能耗双控政策背景下供给端出现强约束,供需错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飞涨。近期政策纠偏迹象已经开始显现,需关注今年领涨的强周期板块在之后的行情持续性。对于后市表现,该机构认为周期股行情结束后市场出现调整的概率较大,风格上会阶段性转向成长和消费。

“双控”、“限电”如何深远影响A股?

事实上,“限电”正在加速A股的风格切换。以9月27日A股表现来看,资源类周期股集体大跌,白酒等大消费板块走强,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股一度集体涨停。

关于周期股,财经博主凯恩斯认为,虽然目前强周期的煤炭,有色、化工板块今年的涨幅远远超过大盘指数,但是这里面的涨幅包含的隐患很大。因为这些周期板块上涨的逻辑是大宗商品涨价,而本轮大宗商品的涨价原因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素影响。

一方面,美联储QE释放了庞大的流动性,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牛市,带动了大宗商品上涨。另一方面,各地为了减少碳排放,减少了产能,供给减少,客观上导致了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。但这两个影响的都是供给侧,实际上需求侧并没有大幅增加。这是周期股牛市的最大隐患。明年一旦美联储回收流动性,全球大宗商品肯定是要回落的。

财经博主郑重则认为,“双控”对于A股市场影响深远:

第一,能耗控制将会延续,中长期利好节能环保、绿色能源。在“碳中和”的大背景下,能耗控制只会越来越严格,如是,节能环保、绿色能源将迎来投资机遇。从中长线布局来看,关注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风电、水电、核电、氢能等领域的个股;从增量逻辑来看,则关注节能环保、新能源车、光伏能领域,其中节能环保目前估值处于低位,可做重点关注。

第二,高耗能板块的龙头股将是强者恒强。限电限产对于有色金属、钢铁、化工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来说,一方面是利空,另一方面同时推动商品价格上涨,对于龙头公司来说显然是件特大利好。重点关注电解铝、化工、水泥龙头。

第三,双限推升原材料价格,利空中下游制造行业。尤其是对于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的家电、服装、纺织、机械制造、汽车等公司来说,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,短期乃至中长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(部分内容综合自第一财经、数据宝、券商研报)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